古代书画艺术家精品轶事
文化创作需要灵感,书画艺术也是如此,需要书画艺术家们不断的感受美好的事物,不断的产生新的灵感,这样才可以创作出有灵性和美感的作品。灵感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更多时候会灵光一闪,成为书画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书画艺术家在创作中都会产生灵感,但是他们在文化发展中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艺术家。
李斯这个人的名字被大家熟知,他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他还是秦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家,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他是书法发展的先驱。当时秦国统一了全国,李斯主持大局,统一了文字,极大的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除此之外,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他的作品有《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在历代都有很高的评价。
书法的发展随着文字的发展一直没有间断,到了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创立了楷书,钟繇是今河南长葛西人,在三国时是魏国大臣,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到了魏明帝曹睿即位的时候,迁为太傅,因此被世人称为“钟太傅”。钟繇善书法,他博取众长,尤其是精通隶楷,至此开创了我国书法史上由隶入楷的时代新貌,在书法史上与后来的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书法发展有迹可循,同样绘画艺术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到了清代的时候,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书画艺术家。著名的书画艺术家郑板桥在当时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荣誉,受到人们的尊崇。尤其是对于竹子的绘画,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这样写下了自己创作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他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有了灵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在借助于笔墨,绘画出“手中之竹”,也就是“画中之竹”。因为距离现在较近,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作品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被世人所叹服,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到了近现代,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书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既有继承,也有很大的发展。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周围聚集了大批著名的书画艺术家,这些老艺术家的作品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老艺术家们绘画的技巧也成为人们学习的焦点,对此,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开展了多种活动,包括展览,培训、座谈等,为众多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相信这样的活动定会对书画艺术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各种书画大赛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举办各种书画大赛,希望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在书画大赛中,各个书画爱好者为了一举夺魁,会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既新颖又十分有意境的作品,历史上很多价值连城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书画大赛中产生的。
到了近代,大赛也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活动,很多领域出现了竞赛的局面。不管是为了宣传的目的,还是其他的目的,无疑这都是一种交流的好办法。当然各种书画大赛的举办也为书画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一种非常的平台,在这些书画大赛中一些经典书画也横空出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也将在自己的网站上开展书画征集,然后将书画分类,经过艺术家的鉴定在网站发布,让书画爱好者评审,选举出一些大家喜欢的作品进行宣传,促使书画技巧的不断进步。
在书画大赛征集的过程中,书画院也鼓励各位爱好者的创新意识,希望参与者能够创作出独具一格,有新意的作品,给书画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