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3月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反复表示: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而且升值空间巨大。可惜当时赞同的人并不多。结果,此言仅仅几个月后便得到应验,在金融风暴冲击下,当代艺术褪去了泡沫,瓷器、玉器、佛像、古典家具等也都风光不在,艺术市场一派颓势。
然而,在一片萧条中也有例外,那就是中国近现代书画中的大师精品,这些作品价格不仅不跌,反而逆市上扬。去年年底,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更是被中国书画带进了“亿元”时代,迅猛势头依然在延续。
近现代书画贵得有道理
为什么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一枝独秀,成为“抗衰英雄”,许多人摸不着头脑,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细究其中原委,自有道理。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通常是指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书画作品。如果以艺术家论,基本上是从任伯年、吴昌硕开始,到黄胄、周思聪结束。
在这将近百年的历史阶段中,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产生了多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再到后来的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汇聚在一起,足以与历史上任何巅峰时期比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100年必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这就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抗衰”的第一个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们的艺术成就极高。
第二个原因,上世纪100年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在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动乱等特殊社会环境下,艺术家们颠沛流离,创作的艺术品极难保存,这也就使得这些大艺术家们原本就很少的作品存世量更低。
目前,我们知道的徐悲鸿作品,包括他的素描稿在内有2000件左右;傅抱石作品2000件左右;就连1989年才辞世的李可染先生,存世作品量也只有2000件左右;潘天寿作品800件左右;陈少梅作品就更少,可能不足400件。他们的这些作品大都被国家的博物馆收藏,能在民间得以流传的实在是数量有限。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们,不仅画得好,而且离我们最近。从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到张大千的孤舟帆影,从吴作人的大漠驼铃到王雪涛的百花争妍,大师们画的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表达的就是老百姓的情感。所以,他们的作品深得人们喜爱,在全球华人世界里拥有最庞大的收藏群体。
艺术成就高、存世量低、需求量大,这三者的结合意味着什么?这也就是目前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一画难求,价格不断上扬的原因。
当代艺术市场要回暖?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份额位列世界第三,并在该年首次超越法国,而在同年全球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百强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占据36位。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家单幅作品拍卖价不断被刷新: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春拍,张晓刚1995年创作作品《血缘大家庭三号》拍出4264万港元;几天之后中国嘉德2008年春拍,刘小东2005—2006年间创作的作品《温床》拍出5712万港元;6月,香港佳士得全球首场《亚洲当代艺术》和《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场拍卖中,岳敏君1993年创作的《轰轰》拍出5408.75万港元;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更是拍出了7536万港元的至高价。在此次拍卖结束后不几天,朱其便用题为《当代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以及暴利游戏》的文章,来质疑拍卖的真实性,并揭露“天价做局”的流程。这一年的9月,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随后这场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进入了“寒冬期”,艺术品相关的画廊、机构、艺术家除关门歇业外,纷纷采取措施过冬,而艺术类的民间杂志也多有倒闭关门。2009年当代艺术界的展览数量与质量纷纷下降,众多机构通过延长展览时间来减少全年的展览数量以节省成本。但也不全然悲观,许多人期待金融危机能够成为当代艺术市场及相关联项目走向理性的契机。
2010年5月,率先开拍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人民币的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为这一年的拍卖市场开了头彩。6月初,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场诞生了十七年来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的第一个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同时整个保利春拍、匡时春拍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成交记录。作为艺术市场的晴雨表,2010的春拍为艺术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号。在每年春天的博览会上,科隆博览会、EFAF博览会、军火库展览、迪拜博览会等均有上好的艺术作品交易量与参观人数,而中国的两大艺术品博览会——CIGE和艺术北京也都有销售行情的好消息传来。
在10月4日举行的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拍卖会上,张晓刚创作于1992年的画作《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以5218万港元成交,又将人们的视线拉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这不仅刷新了张晓刚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是近几年当代艺术单幅作品成交的最高价格。这在很多人眼里,无疑是当代艺术自金融危机以来市场回暖的种种表征之一。随后,此次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总成交额逾2.5亿港元,也是艺术品市场回暖的有力征兆,这无疑为国内多家拍卖公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苏富比的这次拍卖为整个艺术品秋拍开了一个好头,不免让人对接下去的拍卖怀有更高的期待。